close
上次說到走路的好處,所以這回不再贅述。這次談的,是我在每次走路後,發現到的一些有趣現象。讀書需要一個安靜的處所,走路需要一個專屬的空間。隨著周休二日的推動,出現了許多自行車步道,但是專屬於走路的步道,相較起來的數量確實比較少。雖然有些人會說,走路幹麻需要什麼專屬步道,走在大馬路上也是走,走在柏油路上也是走,不是都可以。當然不行,而且是大大不行。在我大三下,曾經修過一門專門在走路的課,敝人我就讀的師大在大馬路旁,想要什麼專屬步道,在寸土寸金的大安區,簡直是比登天還難。偏偏老師都要走到有點遠的地方,比如說青年公園,還是台北101,每每在馬路上行走,總覺得有性命之憂。騎樓下停滿了車,騎樓外擔心被上面的東西砸到,而馬路上多的是橫衝直撞的車,還是走走停停的紅綠燈。走路不只是走路,是要有品質的走,那個動作要連續性的,配合身體的律動、兩手的擺動,以及呼吸的調節。所以,走路還是得講究一下,不是隨隨便便的一項運動,就像打籃球沒有球框,告訴你你就往那邊投假裝有不就好了。那不是差一點點,而是差很多!

在我家後面這條步道,其實也是自行車步道。但是使用的人較少,大部分來用的,多半是溜狗人士,關於溜狗人士如何的沒有公德心這件事,下一回再來討論。我家後面這條步道,原本是一處河道,為了疏洪所用,過往蘆洲是一處容易淹水的水澤之鄉,特別是我家住的這塊,根據我老爸的回憶,是看過去都是稻田。排水不良的關係,很容易淹水,一直到近幾年,蘆洲市政府大力的處理,終於改善了逢雨必淹的情況。這條疏洪道,當地人稱為鴨母港,既然疏洪道只有下雨時才用的上,不如就把它的周圍稍微的整理一下,也因此才有了這條自行車步道的出現。在自行車步道驗收過之後,自行車步道說了是給大眾用,但平常看他用的人也不是很多。

最近幾次走後,更常覺得有生命的危險。雖然步道上,不免有狗屎,但絕不可能出現汽機車,要飛出去的機會較少。問題是,習慣在晚上走路的我,常會被後面的自行車嚇到。雖然前陣子,政府說從現在開始,騎腳踏車也要強制戴安全帽,但我認為更有必要的,是請腳踏車裝個前燈吧!常在我得意忘形之際,一個煞車聲在我後面,然後往後一看,不是鬼是腳踏車騎士,以一種憤世嫉俗的眼光看著我,彷彿在告訴我「小子擋路了」。這時我除了臉上露出抱歉的模樣,就是趕緊滾到一旁,等到它在我眼角不及之處後,才又踏上路程。而且更令我覺得驚訝的是,這條步道較適合走路,不適合騎腳踏車,因為一旁種了很多樹,光是看他們經過時因狹窄不穩的模樣,我也心有戚戚焉。顯見,當初在規劃這條步道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實際使用的情況,以及到底合不合適。發現,很多的公共建設不是不好,而是沒有跟上2.0的時代,站在使用者的觀點來考量。就像台灣有很多房子,沒有專業的設計,常把市容搞的很糟是一樣的道理。

除此,步道在晚上的光線也明顯不足。路燈掛的太高,下面的光線不足。常常走路不小心就會踩到狗屎,還是不遠處好像有一個人,結果發現是對方隨路大小便,還仔細在那裡瞧,回家不長針眼才希奇。但我真正要說的,是安全的問題。夜晚走路時,除我之外大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老先生,他們行走較為緩慢。萬一步道上躲了個人,突然就這樣闖出來,搶劫還是什麼的,老人家大概也沒多少膽子可以被嚇。加上,沿路幾乎都是住家,沒有什麼店家,真有個什麼萬一,呼天喊地也沒用。所以,我也寫了封信,希望政府可以改善整條步道的光源,不用再摸黑前進。

所以,步道的設計不是簡單舖個石子什麼的,就可以了。需要事前規劃,事後也要好好的維護,更重要的是便民利用。下一回,就和大家好好的談談步道的美感問題,以及我在走路時瞥見民眾偷情等趣事,請大家期待囉!

(to be continu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