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報  


誰是沙林傑Salinger?也就是寫下《麥田捕手》的作家,就算我想要說家喻戶曉,但回頭想想《麥田捕手》家喻戶曉的年代應該不是我們這輩,而是四五十歲那個年齡層,我們這年代家喻戶曉或說會被年輕人拿來說嘴的應該是村上春樹(他似乎也應該不是我們這個年齡層....)。

這部文學作家紀錄片,其實我開始沒有太期待,就算文案上面寫金獎影帝菲立普西摩霍夫曼去世前的最後訪談都沒有吸引我......可我為何去了?因為海報的設計,沙林傑根據電影的揭露,他是個超有個性的怪咖,他成名了卻不想被任何人認出,而且他是用他不想被這個社會「剝削」這種強烈的字眼,因此當出版社利用他的人像印在書上作為公關行銷的宣傳時,他竟然打電話去要求他們立刻拿掉。就連他登上時代雜誌,也都是用畫像,他是獨一無二的沙林傑,如同他在麥田補手裡所塑造出來的那個角色─反現代社會、拒絕接受現況。

可是阿,我沒有要講太多的《麥田捕手》,因為我要自首的第二件事─我根本沒看過《麥田補手》這本書,哈哈哈仰天長笑,就算是現在看完電影,或是聽完同行友人的描述,我都沒有閱讀的欲望。為何?因為我的青春期一點都不熱血,我連反抗都沒有就接受了這個世界,它就算有再多的奇怪處,我都像村上春樹新作中的多崎作一樣吞下去了,自行消化吸收,所以我身邊朋友在熱血或是積極於社會議題的參加時,我應該都在冷血、冷淡、冷漠的情緒低點。

可這部電影其實很有趣,他不像一般的紀錄片,很多紀錄片是很雜的,然後對話一堆,從開始到結束,你可能會搖搖欲墜,儘管他陳述的議題可能很重要。這部電影的節奏很明確,而且快,你可以不用明白沙林傑或看過《麥田捕手》,你只需要把它當作一部電影,從這個人的年輕時代開始,他從軍、一邊從軍一邊寫作、屢次被紐約客拒絕刊登、就算他寫出了《麥田捕手》還是被reject了最後終於遇到伯樂,然後開始面對成名的壓力,以及他一直找年輕的才女在一起再分手再一起再分手。

這整部電影太有趣到了,你以為你在看八卦雜誌,當然是時代雜誌等級的八卦雜誌,不過我還是要自首第三件事─我依然睡著了,但那是我早上工作太累,不是電影難看的問題。

電影中,用上很多相關人物的訪談,這部戲的優點就在於他不是讓一個人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講到沒完沒了,他穿插,偶爾有人在演小劇場爆發,然後真情流露,看得出每一個人都對沙林傑有很深的感情,或許真的被啟蒙過,或許愛過傷害過,他們的眼淚是真實的,一個人可以影響一整個世代,那很不簡單。

整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沙林傑太誠實的在做自己,他甚至無法勉強自己做別人想像中的自己,所以他成名後離開紐約搬到鄉間,他面對來尋找他的粉絲男孩,可以當面給予難堪。說起來,我覺得沙林傑表達了一個好重要的想法─我只是寫了一本小說,可能他媽的啟迪了你,可你憑什麼認為我需要免費為你解答人生疑惑?憑什麼認為我需要他媽的讓你依賴?甚至,你們還因此殺了人,理由是我看了麥田補手,裡面的那個主角就是我。

他就是一位作家,他負責創造角色,卻不能阻止這角色或書對人的影響,所以最好笑的就是他成了一個基金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防止《麥田捕手》拍成電影,我真覺得這部電影充滿了黑色幽默,文學迷應該要去看看,因為劇中透露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沙林傑是你的偶像,那你可能會彈起來尖叫說:我終有一天等到你~~~

沒錯,我終有一天等到你~~~~~沙林傑,回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