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的偽證Ⅰ:事件

宮部美幸

獨步,2014


朋友聊到了最近討論的模擬憲法法庭,讓我想到這本作品,也是因為第二部曲《決心》在近期已經出版,所以這時候寫一部曲的心得,似乎也是剛好。

《所羅門的偽證》從學生柏木卓也的死開始,議題原先是在學生霸凌以及學校的處理,但慢慢的移轉到學生身上,與其說這本說在探討霸凌這件事,還不如說是圍繞著偽善兩個字在運轉。

作品出有幾個重要的角色必須先交代清楚,首先是已經死亡的柏木卓也,綜合了幾個次要角色例如哥哥、父母以及同班同學的形容,患有嚴重的人際冷漠症,不過我想用不想被人理解和認識的天才或許更為恰當。在他哥哥的眼中,柏木卓也利用自己的身體狀況讓全家人圍繞著他旋轉,直到這些行星自己毀滅為止。他的裡外不一,也是造成整個自殺(他殺)事件,變得撲溯迷離。

班長涼子也是這本書的主要角色,故事支線如涼子和父親,涼子和柏木卓也,以及樹里對於涼子的憎恨,涼子太過追求完美的癖症是一個燃點。涼子面對偽善這件事情,在作品中反覆被作者所提醒,柏木卓也原來只是在班上一個不起眼的人物,甚至沒有人在他遭受霸凌時挺身而出,何以在他死後所有人都用眼淚追念。面對這樣的偽善,以及大人對於事實的操控,促成了一部曲的最後,她要自己探索事實。

整起自殺事件會如此複雜,也是因為還有幾個次要角色的拉扯,例如忌妒年輕貌美的老師,因而將恐嚇信轉寄給記者的鄰居太太。還有,忌妒涼子的樹里,決心要毀掉涼子的平靜生活,因而寄出恐嚇信。隨後陰錯陽差,讓原本可以單純的單一事實,變成了羅生門。

整部小說最精采的部分,有兩個環節。首要,學校舉辦了兩場說明會,第一場說明會不痛不癢,然而第二場說明會,不僅只是揭發了學生家長對於校方的不滿和不信任,也是衝擊整個事件的衝突點,對於學生霸凌是要姑息養奸還是嚴懲,還有壞學生好學生的定義何在。警察在這個說明會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大家所說的壞學生可以相信嗎?因為他是壞學生,所以任何的壞事都能推到身上,社會需要代罪羔羊,才能夠彰顯正義和公理的存在?這兩場說明會,是警察內心的矛盾,同時也擊潰了校長。

第二個環節是跑這條線的記者,只能用嗜血的狼來形容。柯男說真相只有一個,可是要被人相信才是真相。那我們會相信什麼呢?是這只是一起單純的自殺事件,還是學校隱瞞霸凌事實偽裝成自殺的他殺案件?對於這名記者的行為或許在台灣社會也已經司空見慣,可是這本書好看的點就在於這名記者為了要讓整個事情合理化,他抽絲剝繭甚至不惜誘發他人的成名慾望和犯罪欲來達成。

事實就像一張網,開始你以為只有一隻蜘蛛,可是織到最後才發現這張網縱橫交錯,有好幾名織網者,你會成為誰的獵物,你會收到什麼事實,都是不確定的。一部曲讓事實變成了偽真實,眾人所尋求等待的,不是真相,而是一個欺瞞人心的假象。涼子對於這一切的不可忍耐,讓她決心要反撲,所以二部曲和三部曲是意志的延伸,以及學生自己的法庭審判。

我在閱讀過程中,覺得有一事二人很有趣。一事是在於這群中二學生的友情,到底是真是假?樹里和松子,涼子和麻里子,健一和行夫,他們都乍看上是朋友,可是從性格上的比較,有強方有弱方,很像是尋找弱者當朋友,從弱者身上得到自我的滿足和優越感。你可以自己繼續往下想,我會不會也是別人認為的那位弱者,在殷殷期盼旁人的友善目光和憐憫?甄嬛傳中,出世不久的陵容依附在甄嬛和沈眉莊旁,或是曹琴默和華妃的關係,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人是章子和松子兩人,章子和涼子交好,是因為她看穿了涼子對於偽善這件事情的反感,章子本身的聰慧已經及早領悟社會階層中存在的不平等,人何時須要偽善和委曲求全。松子的好感,則是來自於她的個性,我很喜歡在書中松子的父母告訴她如果需要減肥他們一定會支持,問題是減肥這件事究竟是因為松子想做,還只是因為遭受霸凌而想成為別人眼中的樣子。不要把別人的不當作為當作是合理化或改變的理由,要那麼做必須是出自於自己的真心和判斷。松子個性之好,讓我看到最後對於樹里的下場完全沒有同情,甚至想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來形容。

如果現在所認知到的都不是真相,那我就自己尋找,其實也蠻像時下很多的鍵盤柯南。不過閱讀這部作品需要花點時間,每部曲都是厚厚的兩大冊,但社會推理的作品讀起來之所以動人,還是在於我們於閱讀的過程容易投射情感,覺得個人我出現在其中。接下來就等待二部曲的《決心》,看看事實的翻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