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2dpi-立體    電影版 72dpi-立體  

多利安助川

博識,2015


心情來說,讀完這本書會有點沉重感,又有點幸福感,沒有料到作者會用銅鑼燒的製作,來講一個其實是關於疾病的故事。

前些年,因為捷運路線的關係,引起了社會民眾對樂生療養院的注意,這個療養院是當年為醫治漢生病病人所設立的醫療單位。漢生病,又稱為癩病、痲瘋病,病症會引起神經的病變,造成感染部位麻木,以及失去控制能力。早期,因為醫療技術的落後,加上民眾對於該症的不認識,因此認為需要有一個地方來隔絕漢生病的病人。所以,所謂的療養院,其實是一座漢生病病人的監獄,且只進不出,直到死去為止。

交代台灣這段歷史,是和這本小說的主題有關。多利安助川是位很聰明的作家,如果今天直接告訴你這本書我講的是漢生病的困境,不會引起讀者的注意,題材相當的不討喜。所以,他在這部小說的設定上用了製作銅鑼燒的攤販,從1位甜點師傅開始,遇到1位來歷不明的老太太,主動表明可以工作幫忙製作甜點,引起了讀者的好奇。為了讓角色在故事設定上取得平衡,又另外安排了女學生,形成了3角平衡,甜點師傅─千太郎、老太太─德江、女學生─若菜,分別是3種不同的視角來支撐起這本中篇小說。

對於漢生病病人來說,有兩種痛苦,一者他們進入到療養院後就再也沒有外出的機會,家人無法到那裏與他們見面,而從此以後他們的生活圈除了療養院以外沒有其他的空間。然而,他們還是要生存下去,所以來自不同背景的病患,各自出力,形成了一個微型社會,自給自足。另一個痛苦,是外界恐懼、不理解的目光,實際上漢生病是可以治癒且不易傳染的疾病,早期因為對於病症的恐懼而延誤醫治時間,因而讓病症擴大而形成身體的缺憾。然而,這樣的訊息並沒有傳達到社會的各個角度,歧視的目光依然存在著,讓這群病人需要遮掩生活。

在讀這本小說的時候,讓人心痛的是這些病人已經回不去社會,他們在那裏等待死亡,好像是被困住的金絲雀,縱使很美麗,卻也只是被限制住行動自由的寵物,多利安助川巧妙的利用書中一隻受傷金絲雀如何期待可以飛翔的描述來比喻這些漢生病病人的心情,並且埋下了後來的伏筆。

老闆千太郎和若菜,因為德江的關係對生活開始有了願意奮鬥的心情,並且藉著去瞭解漢生病的過程,發現了這些漢生病病人的心中,其實藏著更多的是被當成一般人對待,他們和一般人沒有任何的不同,甚至更用心生活,讓這段被困居在療養院的日子,可以和一般人一樣幸福的活下去。

每個人的身上都背負著過去,千太郎因為藥物的關係而入獄,在出獄之後得到老闆的幫助而經營銅鑼燒,對未遇到德江前的千太郎來說,銅鑼燒就只是餬口飯吃的工作,他不用心去做,也沒有想要改變營業情況的決心。在見到德江如何「聆聽」紅豆的聲音,以及為了爭取一份工作機會的努力後,才有了改變的千太郎。

穿過了這些角色和故事設定,多利安助川講的無非還是生活的用心和勇氣,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人的心都不該輕易的放棄和卸下該擔負的責任,最起碼,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用力的呼吸,用心地過生活,而不是把生活的困難當成藉口,而把活下去當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若菜後來製作了一件罩衫,當成是送給德江的禮物,雖然是簡單的衣物,但對德江來說卻是在初患漢生病被送到療養院時和母親相關的回憶。這裡的描述簡單,卻讓人難過,然而若菜自己製作罩衫的行為,又彷彿留下了點溫光,讓人想珍惜這遲來的珍惜。

最後,千太郎在森林裡看到了山毛櫸還有德江的樹苗,月光從黝黑的天空灑滿了土地,月亮彷彿是在說著什麼。而我則是在看完這本書後,好想吃銅鑼燒阿,想吃得不得了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