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山海都到面前來

山海都到面前來‧吳敏顯

九歌,2015


自從雪山隧道開通以後,到宜蘭的路程,沿途看到的不是墳墓、不是招攬過路客的坪林茶葉,更不是充滿危險的九彎十八拐,而是一條長長的幽暗隧道,運氣好的話一小時內可以順利通過,若是遇到連假或周末,則有可能睡了一覺醒來還在龜速前進。

穿過隧道後看到眼前迭起的山巒就知道宜蘭到了,然而視覺上除了山以外還會被一條條無限延伸的公路分散注意力,沿途到處是買賣土地的廣告,原來期盼到了宜蘭可以看見城市沒有的開闊景色,卻覺得它與城市越來越像。

可究竟是什麼促成這座離山與離海這麼近的土地發生改變呢?

《山海都到面前來》從宜蘭人的目光看待這個微微在變的故鄉,在追求觀光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兀自消滅了過往的足跡。在好幾篇文中,例如「群樹遺言」呼應的是樹木的居住正義被政客剝削了,從砍樹到移樹,看似文明又兼顧自然的行為,其實是換湯不換藥的環境謀殺。「冬陽」裡寫的是文明的進步讓我們很多東西都有了替代,忘了感謝這無條件映照的日光其實默默工作,在冬日裡曬棉被,或是冷冷的寒冬一分日光帶來的溫暖和舒緩不適。

台灣海島的環境,不論在哪個城市,距離山或海的距離一直都是近的,然而城市爬升的水泥高牆將我們與天空推開,而擋在我們與海洋之間的是破壞環境與海岸線的消波塊與防波堤。我們在自己認定安全的距離,與自然保持和諧的關係,驗證了"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的距離感。

吳老師書寫自然之情外,也藉著文字回憶人文情景,如兒時在古公廟內讀書,廟公深知每一人的家庭背景,林火木還成了班上的插班生陪同上課。作家書寫自己人生步入晚年,用了對比的春天來比喻身體雖老化但心情上卻還是如春天的有精神,如「膽大和膽小」開了自己膽汁不足的玩笑,延伸到生命中重大的抉擇及遇事面對的勇氣和豁達。「萎縮」則用了朋友及長輩補牙及牙床萎縮的例子,比喻人生好比一口牙,堅韌耐磨要靠自己支撐,或是單純相告切莫小看無牙人的牙床也能咀斷硬物惹得你哀嚎叫疼。

作家不過度傷感物是人非,也並非是為了要譴責是哪位政客讓故鄉改變,而是單純的書寫自己的所見所聞,偶而想到過去不免發發牢騷或記錄下可能隨時會被遺忘帶走的時光。文字是靜態的,卻像武功一樣字字有著動作,文字是文人最好的武器,卻在可以重重抨擊的地方輕輕放下。

「山海都到面前來」是本情與義的散文集,關懷土地與人的情感,聲討對人對事的不公義,可這已經值千金了不是!

 

 

arrow
arrow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