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瑪利亞

百田尚樹

春天,2014


從圖書館借來的書看起來很新,以為是新書,結果一查已經是2014年的作品,有種浦島太郎打開箱子瞬間變老人的感覺。

在寫一本跟生態有關的作品時,最容易被考證是否正確的正是對象本身。百田尚樹在寫這本作品時,下了一番功夫,對於大虎頭蜂的生態、習慣及行為有憑有據,讀完這本作品我才知道原來大虎頭蜂的生命最長也不過30天,那麼到底他們這30天在幹嘛呢?

在整個大自然中,人類的行為或許是最讓其他生物無法理解的,我們會唸書、求取知識、運動、養生,我們的一生不光只是為了求偶和繁衍後代而存在,然而對於其他生物而言,終其一生他們是愛的信徒,他們身體內驅動著本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對象,然後繁衍出下一代,生命或短或長,都以這個為目的。

如大虎頭蜂,他們的人生最長也不過30天,在幼蟲的時候他們依靠工蜂餵養,在成為工蜂後換成他們出外獵食然後餵養幼蟲,再依靠幼蟲口中分泌的甘露為生命來源。瑪利亞只是其中一隻工蜂,在她成為工蜂後,人生只剩下了讓蜂窩繼續維持下去的生存目的,當她用利牙咬碎獵物的胸,當她將毒針刺入腹部硬殼間的柔軟隙縫,都是如此。

工蜂的生命只為了獵食和建造蜂窩而誕生,為何同為雌性的他們卻無法生育呢?當瑪利亞有了這個疑惑時,她才發現其他的昆蟲都是為了尋找到另一半而存在,只有他們是為了女王蜂而活!為了女王蜂,也因為女王蜂的死而面臨蜂巢的凋零。工蜂如果不是為了愛而活,又是為了什麼呢?

在這本小說中,女王蜂訴說著自己如何在初成為女王蜂時,在其他工蜂的保護下,挑選適合自己的對象,同時也可看見同為悲劇一般存在的雄蜂,必須在死亡的威脅下,不顧一切的尋找到女王蜂讓兩人的DNA可以結合,而在交配後死去。女王蜂忍受著孤單與寂寞,尋找適合建立自己蜂巢的地方,同時為了捍衛自己的蜂巢而挺身作戰。大虎頭蜂的生態特殊性讓很多科學家相當費解,不是利己而是利他的行為在這個大自然界顯得突兀而讓人好奇。

其實有誰會記得一隻工蜂呢?如瑪利亞的工蜂存在的太多了,他們成為工蜂的時間太短,許多活不過30天就已經死於其他生物之手或消失不見。在女王蜂死後,整個蜂巢的工蜂除了死以外沒有其他的選擇,他們的一生何其悲劇,然而他們所記得的事情也只有讓蜂巢延續下去,不是為了愛,而是為了基因存續。

人類或許一生之中做了許多事情,但我們卻很少只是為了讓基因存續下去而活,更不用說要做出利他而不是利己的行為,有多困難了!大虎頭蜂如瑪利亞,或許還是搞不懂為何自己和其他生命不同,或許如果不為了蜂巢他們不會這麼快耗盡生命,然而在這短暫的生命中,他們為了榮譽而存,為了蜂巢而戰,在沒有自我的短暫生命中,或許活得比人更有尊嚴和值得了!

 

arrow
arrow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