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php.jpeg         image2.php.jpeg


近日,小說讀的不多,對一個idea如何實體化較有興趣,淺面了解創意工作者的思維邏輯,以及他們如何用不同媒體來說故事。

一件衣服、傢俱、燈飾或是一本書,不論是有形的物體穿在身上的,或是眼睛受用的文字,都是說故事的方式。我很想知道他們如何把故事說的動聽,如何想出這個故事,如何從故事中抽離開來。

「作家談寫作」是集報紙專欄出書,編者約翰‧達頓邀請美國作家在紐約時報分享自己關於寫作的經驗,內容不拘,有人把自己的經驗寫成了另一篇小說,有人對抗網路時代後電腦的恐怖緊張,還有人在感嘆過去紓發一己之思。大概所有作家都有志一同,不想教你寫作,因為關於寫作千篇一率的說法就是持續去寫就對了,不管你要用筆記本抓下靈感,還是每天像村上春樹一樣把跑步當作放鬆,還是你重複著寫寫修修,就去寫然後大聲朗讀出來,寫的好不好就看個人天份,如是而已。很有趣的,是你可從一名作家的口氣去推測他的作品,有人輕鬆漫談惹的我會心一笑,還有些人的人生態度讓我感動,如安德烈‧埃斯曼這樣「也許,只有那時候,我們會開始瞭解我們的人生,會去包容,最終或許還會發現那些故事的美好。並非所有的生命都曾經是美好的,但美好人生的標準也許是一種領會生命缺憾的方法,了解到這些缺憾不可原諒,儘管如此,還是能在每一天學會用另一種方式來看待他們。」

而所有喜歡Paul Auster的讀者,當然更不能錯過這本書,如果你還沒開始讀失意錄的話,先看看作者寫的專欄也不錯。

黛比‧米曼的「像設計大師ㄧ樣思考」就很不同了,用一對一採訪配合電子郵件採訪平面設計師,究竟如何發想一件作品,還有他們對作品的堅持。我喜歡作者把對其他設計師的疑惑惑是說過的話,拿來問第三者,很想在說小秘密,有時還真的會不經意的透露出彼此的好惡呢!這本書我喜歡一點就是,一問一答的書很多是用橫向排列,問題答案問題答案,這本書把問題放在上面,見仁見智,我還蠻喜歡的,多半我都忽略題目,但仍然有辦法把每段訪談內容連接上,比小說還精采,很口語又生動。我覺得平面設計有時候很難得的,是他們得在非常小的篇幅裡面,把要說的話都說完,又得把這些得說完的話轉化成一個符號,用象徵性的手法去吸引注意力,現在的書都已經注意到了書封設計的好,書也賣的比較好,不過這也常讓我買錯書,因為書封好漂亮內容可能鴨蛋也不一定。

在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這些創意工作者的想法,其實好看的設計常看到,現在應該很容易就會發出哇這個好棒好可愛的讚美聲,可是這個作品值不值得妳留戀,還是只是驚虹一瞥的熱情,像潮流一般過了就算了。好的創意發想,不是只用美好的糖衣包裝,還需要有靈魂,如同演戲要入戲,作家要喜歡自己的角色,因為作品不單是為了滿足市場和讀者而寫,還是為自己的幻想紀錄。同樣的,設計作品不是說風格簡約或搭個普普風因為流行就好,他要反映一個時代,不論你要吹捧還是諷刺,吹捧如果可以讓人喜歡而不矯情,我覺得它也很成功,只要別下流就好。我自己發表過一部長篇小說,現在看來覺得好爛,但當時覺得棒透好極了,因為我真的好想寫,寫出來後急著想和人分享,創意工作要有靈魂要有新鮮感,更重要的要有熱情,你玩的開心很重要。

其實還看了好多,但我實在不想一本本的列舉,反正網路書櫃已經幫我紀錄了,這篇只是想要釐清自己最近到底在看什麼書,有沒有一個方向,不過我的胡亂讀行之有年了,大概也會馬上栽入另外一個深深的隧道,等到我爬出來又不知哪時哪刻。

其他還有:「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英倫創意動力」繼續再讀其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