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php (1).jpg 隱地(2003)。2002/隱地。台北市:爾雅。


今年10月是我閱讀生涯的一個分界點,10月以前,我幾乎忙於大量的閱讀翻譯書和試讀的經營,雖然相較於往年,今年看書的量已經減少很多,但還是在一個很可觀的數字。

10月以後,我淡出試讀的活動,這中間當然有許多取捨,除了論文已經趕不及了,是我對現在的翻譯書失去信心。好的翻譯書還是有很多,但是浮現在出版市場上的卻是泛綜藝化,我無法在眾多推理、奇幻之中找到吸引我的書籍,感覺自己對閱讀的耐性都快被磨掉了,每本書的書封設計都很美,每本書的宣傳都很好,但是10本裡面有8本其實是不達水準之作。新書不停的出,你還沒來的及停下來觀詳它,它已經下架了,後來從隱地先生的日記裡才知道,這種情況在2002年時已經出現,出版社屢次被退書,出版市場萎縮,舊書賣不出去,新書一直蜂擁而上,形成一種詭譎的景象。

我陷入長時間找不到書可看的窘境,我不願再看水準不到程度的書,我書一本一本的歸還圖書館,還會有幸好當初沒買的讀後感。書評的量也越來越少,我不想寫爛書也不想寫沒有內容的書更不想把自己的時間耗費在為了不荒廢部落格所以得持續寫為寫而寫的困境。然後,有天我注意到中央社的每周選書,看到了2009柯慶明的生活與書寫,以日記體裁365天的一日不漏記錄日常生活,當下我有叮叮叮我想看的聲音發出。

結果就是我一頭跌入了這個從2002年開始的日記叢書,2009柯慶明的生活與書寫、2006年的席慕蓉、2002年的隱地,手上還有凌性傑、郭強生、亮軒、劉森堯以及正在預約的陳芳明待看。

隱地先生在這個系列的開始說到,這緣自於劉森堯告訴他法國某出版社每年邀請一位作家出版日記,洋洋灑灑一百年的日記排列於架上,畫面何其壯觀,所以從他開始書寫,希望可以做到十全十美至少十本,但我希望可以十本超過,我私心於想見到楊佳嫻、鯨向海、王盛弘、孫梓評等人的日記。細讀這些作家的作品時,我對他們產生好奇,是如何度過如我們一樣平凡呆板的每一天。

日記又是容易流於口水的水體,一不小心碎嘴於家常瑣事,就會讓人煩不勝煩。我們對作家的期待太高,希望他能夠活的很多彩多姿,才發現其實他也只是一個忙於俗事,每天弄不完公務的普通人。然而,日記有趣的是這些人如何從無聊近乎機械性的生活中,找出樂趣,找出他們生活中的小確幸,好像隱地每日忙於回絕信函稿件,看著回頭書不斷喪氣懊惱,但又得到鼓勵讚美找到堅持文學的甘甜。還是柯慶明忙於公務又熱心大小事,儘管把自己累得半死,還是能從瑣碎的小事中得到肯定的樂趣。

日記是私密的,你把自己的生活半公開化的表達,別人知道你吃了什麼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甚至知道你有什麼朋友,好像你被偷窺。可是日記同時也是耐人尋味,你把這些人的生活也變的很真實,你記錄自己的時候,也同時記錄了另一條生命的時間流動,我們從每天都能重來一次的24小時中,塵封了往事和回憶,不論是悲傷快樂,都有它的味道。

這個日記叢書,挽回了我對於閱讀的熱情,還有生命的態度。所以我開始寫日記,從10月開始,我開始書寫,用每日的日記來代替我空白的閱讀記錄,然後一點一滴的去找回我失序的生活。同時,它也打開了我對於華文書的涉獵,讓我止步於翻譯書的視野,更加開闊。在一片崇洋媚外的景象下,我從這套日記叢書回到我原本的生活,不再好高騖遠,而是回到根本的華文書,耕讀細讀。

今日我剛好閱讀完2002/隱地的下半年,記錄了滿滿兩大頁的文字,許多對話都剛好打動我現在的心情,而且無獨有偶,我才剛說過那些事那些人,就又在隱地的日記中再次提起,真是美麗的邂逅。

我引郝譽翔一段話(出現在隱地日記中)作結:「文學是幫助我們超脫現實的方式...我覺得一個社會假定沒有對於人的美好信念,那去做什麼都是空的。」

假設我的部落格有很多人在看,網路書櫃也有很多人在瀏覽,那我想要向你推薦這個用心經營的爾雅日記叢書,它雖然沒有小說的高潮迭起,也沒有詩這麼解體,但它會像一道光,照映在你的心上,跟你重疊!

附帶一提,我在2002年12月20日同隱地先生一樣也在國父紀念館看由茶花女改編的情盡夜上海,真是太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