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宛如走路的速度:我的日常、創作與世界

是枝裕和

無限,2014


 電影看起來總是平平淡淡,這是我對是枝裕和的印象,我和我媽一起看《橫山家之味》,她看到睡著。

《橫山家之味》在拍完的時候並不受看好,主要是電影的個人性太強,社會性太弱,怕無法引起觀看者的共鳴。然而在影展映後,有觀眾反映是枝裕和是怎麼知道他媽媽的故事(提問者是外國觀眾),才讓他鬆了一口氣,還是有些個人價值,是不受到語言或國家影響,例如媽媽的角色,或父親的印象。

《宛如走路的速度》,是一般走路的速度,文字沒有什麼特別,內容沒有什麼特別,或許由別人來寫關於是枝裕和的傳記,會更有趣。可是這本書並不想往有趣,也並不想讓你知道關於太多是枝裕和的私事,這是從業電影工作的是枝裕和,記錄從電視錄影開始到轉行拍電影,再從電影去尋找與家人的關係。

電影中總是有死亡的影子,但是枝裕和表示那是想描寫一種喪失感,生者對死者的懷念和現世的失落,死亡只是一種狀態,但喪失卻是持續性的感官經驗。他以簡單的語氣,用新年後摸觸到自己的鬍子想到小時候父親抱著自己撫擦鬍鬚回憶而觸景傷情。而母親的死,讓他拍了《橫山家之味》,電影中做玉米可樂餅,是印象中媽媽的滋味。

是枝裕和在拍電影的時候想得很多,且他很喜歡起用素人演員,尤其是需要稚氣的孩童角色,在電影《我的意外爸爸》裡面,幾名童星的演出都很純真可愛,單純的受到父母的喜歡或討厭而開心或難過,沒有修飾的情緒表達,也是是枝裕和在電影中一直想要傳達的透明感。

他不從作品去批判什麼是對是錯,好像《我的意外爸爸》是血緣比較重要,還是相處的感情比較重要,什麼價值觀建構了家庭這個存在,他不在電影裡面批判,而把選擇留給了觀眾。所以作為電影的觀眾,所得到的感覺是透明的,沒有立場。

在觀看這本書時,我對於是枝裕和描述自己和父母親的相處,印象很深刻,不選擇從親人的喪失煽情的感傷,而是一些枝微末節,去尋找記憶,那樣畫面的清晰,是閱讀文字時可以感受到。在他開始拍攝電視時,他就提醒自己要把作品變得簡單讓人容易理解,而不是用很複雜的手段表現,他的文字也是一樣。

宛如幼兒,剛剛起步,才學會爬,不用急著跑,就先學會如何好好地走,把人生的踏實感專注的分散在每一分鐘,是我閱讀是枝裕和最好的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