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  

黃博志

無限出版,2013


1月和朋友傳LINE聊到了這本書,聊完後仔細查資料,發現自己把《藍色皮膚》和《和電梯說話的男人》兩本書搞混。這兩本書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我有買的是後者,那到底《藍色皮膚》在寫什麼?

閱讀的過程,我體現到了一段已經被多數年輕人忘記的年代,經濟正要起飛、家裡是一個小型的加工廠、很多人讀完小學後可能都得被迫放棄學業投入工作,為家裡眾多的口賺取米飯。我爸媽就是那年代的小孩,我從他們口中聽到太多,因此在讀這本散文集時,有股親切感,尤其我媽和作者的媽媽一樣,都是做女工出生,一塊布一塊布的拼接車縫起暑於她們的少女時代。

黃博志從自己的母親身上挖掘故事,從自己童年時看到的風情拼湊出時代的地景,他用北安里1號2號3號描述出從小到大搬家後的際遇,或是清水里交代了自己母親的出生,地方連結著一個人的根,就算是多年後在菲律賓工作的他,還是可以從此尋找到家的模樣。

一封封家書和母親不知從何開始說起的話,雖是零碎地無從成篇,可他說起這些故事卻是不慍不火,這本散文集之所以讀起來如此順暢,恐怕也是因為作者他不批判也不說道理,他只是用文字去梳理關於母親的故事,或許是紀念,或許是紀錄,可是樸實真切。

我想起我母親在我小時候也在擔任裁縫師,一次去公司陪她加班,她的身旁堆起了一座布料小山丘,那是她需要完成的工作,布料往前往後規律的移動,這邊收線那邊打結,規律的機器聲讓人想打瞌睡,這時坐在我媽前面的阿姨就會唱起歌,或是放廣播來聽。空氣中就像黃博志所描述,是一種化學染料的味道,可這股味道好熟悉,熟悉到我現在聞到還是會恍然一下說:這是我小時候的味道,就連布料放在熨板上,噴上水熨斗燙過的味道,都是這麼可愛。

後來我的母親和黃博志的母親一樣都換了工作,那是一個時代的改變,台灣代工的優勢不在,黃博志的母親到大賣場工作,穿起了那件代表她銷售人員身分的藍色背心,藍色,一種代表著藍領階級、工人形象的色彩,她認真戮力於她的工作,為每位客人尋找適合的尺碼和款式,一直到她被解雇為止。而我母親呢?跟著我父親來到了五股,從事黑手的工作,兩人一起經營一間鐵工廠,我媽車衣服的手布滿舊繭新繭,指結因為用力而略為突出,偶爾會為了一雙手的變形而怨嘆我爸,不過母親的手沒有鬆懈過,孜孜不倦地為生活努力。

看完這本書後,我過去抱抱我母親,現在的她依然在工作,每日騎著腳踏車往返於家裡和工廠,也在工廠的空地種起有機蔬菜,和我爸過著快樂的都市農夫以及持續進行的藍色生活。或許和黃博志的書中所描寫一樣,他們都辛苦過,可是他們曾經扛過的那些重擔,也已經留在那個時代,就好像中華商場的拆遷,一個世代過去了,另一個世代跟著開始,悲傷的不再悲傷,遺憾的不再遺憾,只剩下文字可供懷念,這本書我想送給我媽媽,那些她曾是女工的日子,應該也有一些很珍貴的事情發生過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