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帝國崛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2

呂世浩

平安文化,2014-2015


剛好在瀏覽臉書時看見第3冊的宣傳,引用了在第1冊中分析李斯這人如何失敗以及敗的原因在貪,而對這系列產生濃厚的興趣。

歷史其實是非常有趣的材料,可惜的是我們學習它的過程並不有趣,即使是文科出身的我,在背讀高中歷史時也會有滿滿的厭惡感,我們只知道結果發生了什麼事情,卻很少從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這點瞭解起。即使我們知道了來龍去脈,也不見得會知道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鑑古知今雖然是句成語,卻不適用於知識的追求上,因為知識的追求已經被簡化成工業化流程,只需跟隨SOP,而不用細想一段歷史如何周而復始的重演。

我個人建議先從帝國的崛起也就是第2冊開始讀起,要瞭解秦始皇這個人你得先知道他的祖宗十八代做過什麼!瞭解秦人的血裡面究竟藏著什麼基因讓他們發憤自救?又如何自毀?甄嬛傳裡面,已成為熹妃的甄嬛提醒安嬪,自強是需要的,但過分自強而變成自斨是會丟性命的。

秦人被丟到西疆去只能自強,不然就成了炮灰。秦始皇前秦人不是沒有成為強大的諸侯國,可一旦他們強了又開始挖自己牆角,內鬥自耗或殉人把一堆忠臣賢才收拾掉。就算到了秦始皇登基,幹的還是這一套,歷史一直在循環,我們的政治環境不也是如此。

秦始皇的先祖當然還是有先明的,例如秦繆公或是秦孝公,他們慨然承認自己的錯誤,沒有相信忠良,要人民借出自己的手相信王一定能東山再起,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秦人自強幼曉得面對自己的缺點而不是逃避,且秦人在成功以前理智可以大勝於情感,集大成者就是秦始皇。可他們相信強國之道,一個從很久前就被當成炮灰的民族,崇尚強道是正常的,但當你強了以後不加強自己的文化底蘊,又豈和野人無誤!

秦始皇確實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可中間破壞了多少文化是沒有留下來的,秦人最擅長的就是用殺來解決一切,秦二世胡亥連自己的兄長親人都殺得一乾二淨了,有血緣關係的都近屠殺了,最後當然也只能亡於自己的手。

閱讀這兩本書最有趣的是從文字去見這些古人如何高樓起又如何高樓塌,且重複的都是相同的原因,真想問你們到底何時才能學乖?歷史課本上面的秦始皇著墨的太少,李斯著墨的太少,趙高只知道是個內侍,可你仔細閱讀這本書,人物的性格其實我們都一直看的見,好比李斯的貪,好比秦始皇的欲望,好比張儀的無恥如政治人物的利益計算,我到底是在讀歷史還是在讀今周刊或新新聞?

一件事情的發生往往都看你怎麼決定,所以閱讀歷史書是要等等在你知道結果以前先想想你怎麼做,這是呂世浩老師不變的提醒。我個人較喜歡1,不喜歡2,原因是第2冊實在太像錄音稿,它可能真的就是錄音稿,但語言轉變成文字的時候,就必須要刪除掉不需要出現的口白,同時較之於第1冊,老師似乎情緒更為激動,喜好更為鮮明,然讀史書最忌諱的就是對歷史存有太多個人情感,容易影響判斷真偽和中間立場。

不過,閱讀這兩冊真的收穫很多,重新去認識秦始皇和春秋戰國至秦朝,又讓我想到一部許久沒看過的電影《夢中人》,真想快點看到第3冊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