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php.jpeg 朗‧麥拉提(2008)。奔跑的記憶。臺北市:麥田。


一直把奔跑的記憶和轉瞬為風這兩本書搞混,都是麥田的作品,但在不同的書系裡面,內容也完全不同,大概只是相似而已。

奔跑的記憶這本書,有國外媒體譽為成人版的「麥田捕手」,讀過後不覺得有哪裡相同,「麥田捕手」捕捉的青春光影和對生命的叛動,和「奔跑的記憶」所想表達的不是一種青春的叛動,而是從生離死別中,尋找問號的緣由和解答。因此把這兩本書比喻在一起,我不覺得很洽當,但或許能有激勵買氣的作用,也剛好突顯了現代出版業者所面臨的行銷窘境,除了誇大的言詞和攀附名作外,沒有更好的方法吸引讀者了。


書中內容大致是主角史密西,在父母死於車禍、失蹤多年的姐姐傳回死訊後,有天夜裡突然就騎上腳踏車,然後前往加州領回姐姐屍體的故事。然而書中精彩的就在有很多條支線進行,例如在醫藥尚未進步時,對於精神病的無知和懵懂。以及,精神病患的家人如何接受這個事實。第三條支線就是史密西前往加州途中發生的故事,如諾瑪(史密西的青梅竹馬)的心意、史密西的改變。第四條支線是史密西參與戰爭後內心的黑暗面,如何面對自己不願交代的回憶。第五條支線是姊姊蓓莎妮與神秘聲音的存在。

當然故事的支線越多,越考驗作者的寫作能力,難能可貴的是至少該交代得都很清楚,不會有哪條支線突然不見的窘境。只是對於史密西戰爭的經驗以及對心理的後遺症,沒有深入著墨,可能是在不要模糊焦點的考量下,因此較為簡略。另外姐姐蓓莎妮一段,在失蹤之後的經歷,並沒有進一步呈述,我想這部分很適合發展成另一部小說,會有「第五位莎莉」或「24個比利」的感覺。


我在想書名之所以命名為「奔跑的記憶」,不是和史密西在奔跑(史密西根本就沒跑,他是騎交通工具),而是在說明記憶的流動感。有點像人在面臨死亡時,腦袋中所有的回憶會像跑馬燈一般快閃而過。故事中的史密西,面對親人的去世,想起了家的面貌,還有自己即將成人時發生的事情,回憶瞬間就像跑在跑道上的選手,突然開始倒帶,往回到一切錯開的起點,然後朝另一條路前進。因此你能感覺到小說到中間是另外一部的故事,明顯區分出前後的差異點在哪。


看這本書除了一些較為沉重的內容要消化,其實也有點愛情,在史密西和諾瑪一部分。只是描寫得很含蓄,畢竟這不是一本愛情小說,而是有點比較偏向寫實風格為準。

簡單來講,這是本很棒的小說,支線間有串連,而且角色的個性鮮明,沒有那種為了改變而改變的牽強感,沒有現在多數小說那種悲傷或刻意揭瘡疤的感覺,讀起來很舒服,奔跑的記憶就像一陣微風,讓人舒服又不起疙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