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jpg 凱斯‧唐納修(2010)。毀滅天使。台北市:遠流。


通常作者的第二本作品,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另一本鉅作,一種是靠名氣撐腰,通常後者的情況比較多,書有人看了就要多寫一點,最後就會變成為了寫而寫。幸好,毀滅天使是前者,更讓人訝異的是作品讀起來的感覺,和前作「失竊的孩子」迥然不同,如果沒有特別打出這是某某作者的另一精心傑作,還真有點分不出來,顯然作者他還沒使盡全力,寫作風格也還沒定型,反而更讓人期待。

有天晚上,諾拉‧昆恩突然出現在瑪格麗塔的家門,就像一名天使誕生在世上,打開了老太太沉默的心房。多年前瑪格麗塔的女兒─芮貝卡失蹤後,她的心已經封閉,對這個世界不存在任何希望。直到諾拉的出現,改變了她平靜的生活,開始上演了一場假祖孫的生活。這讓原本平靜的小鎮,開始出現漣漪,隨著諾拉口中天使的存在和降生,引起了小鎮的恐慌。另一方面,受到FBI通緝的芮貝卡和「毀滅天使」這個企圖以毀滅重建世界的地下組織,在多年之後,他們期待的毀滅又是否已經發生呢?

小說讀到一半時,我對瑪格麗塔這個祖母的角色十分尋味,因為從她的身上我看到失望,對人生的失望、對自己的失望,在諾拉還未來之前,她受限在自己愧疚與不安的象牙塔裡。但她像仙杜瑞拉,放下她的長髮,希望有一天能夠有人把她解救出來。或許正因如此,諾拉的出現原是如此的荒謬,她應該要送她到警局而不是留在自己家,更不該為了這名陌生的女孩,捏造一連串讓人信服的事實。然而她做了,因為不管諾拉是否為自己的孫女,她都選擇這麼做,這是天使,陌生人帶來的希望。

雖然我在文章開頭講過,這本書和失竊的孩子迥然不同,但它還是有一點點寄身妖的味道在。「失竊的孩子」一書中,被寄身妖奪走身體的小男孩,必須面對自己新的妖精身份,和被顛覆的生活。而在「毀滅天使」裡,諾拉是一種寄身妖的存在,她的出現和消失都來自於神秘,她以天使的身份出現,寄身在希望之上,諾拉‧昆恩從原本不存在的一個人成為了真實,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接二連三的發生,又憑空消失。作者在前後作品中,同時用了從天而降的角色,來比擬生命的不可知變數,分別導向了毀滅之途。然美中不足的,是諾拉的消失還有前面幾章節的神秘人物,未能更詳細的交代清楚,致使這個角色的張力受到限制。

文本中,另一個重要的故事環節,則是追溯芮貝卡和威利兩個人,懷抱著投身「毀滅天使」地下組織的強烈欲望,離家前往舊金山的路途。故事裡,芮貝卡在和自己的理智搏鬥,越是在痛苦之中,越瞭解自己的這一路不是到天使,而是往希望毀滅的絕望世界而去。而威利的角色,經由作者的描述,成了一名偏執狂,他的行為讓我想到很多的偏執狂熱者,也是用著一種燃燒生命的方式,在虐待善待他們的人包括他們自己的天使面。尤其在芮貝卡化名南西遇到蘿娜祖孫一景,威利光頭炯炯有神的模樣,不知為何讓我想到梵谷的自畫像,他們都有一種瘋狂的本質。

整部小說來論,作者在作品的節奏上掌握得很好,沒有太多的拖泥帶水,然而可能受限於篇幅,或是急於帶完整個故事,某些角色的詮釋未盡良善,而留下許多疑雲。或許諾拉的消失,是作者刻意的安排,以顯示出這個天使的來歷本身一種神祕性和荒唐感。另外一個缺點,我認為是西方作家常出現的,總有辦法什麼事情都扯到上帝和宗教信仰,但成份極低,也就見怪不怪。

不知道天使飛走的夜晚,諾拉懷抱著一顆什麼樣的心?是帶來了救贖?還是毀滅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