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php 甘耀明(2010)。喪禮上的故事。台北市:寶瓶。


我請我姐去書展時,幫我買「喪禮上的故事」還有「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結果竟傳回寶瓶沒有擺攤的消息,不過我人未至現場無法確知是我姐逛太累眼花還是沒有。

上回看甘耀明的小說,好像是「殺鬼」這本,不過我沒看完,殺鬼那本摻雜了很多閩南話,我是會講台語,可是要我看一本閩南文學,還是有點超出我的閱讀能力,所以行至半途就放棄了。爾後,翻到這本「喪禮上的故事」,又激起我強烈的興趣,不過我唯一有點疑惑的是封面,我覺得封面設計很好看,而且建議要買精裝本,很有質感也不會妨礙閱讀。封面上那兩位活像是從歐洲鄉野走出來的對象,但就是這點奇怪,這個故事發生在客家庄的三寮村(書中自擬),封面人物好像跟麵線婆差很多,看完書後再看封面,有種走錯時空感,妙哉!

喪禮上的故事,是一群人在喪禮上講故事,因為這喪禮的主角─麵線婆,生前最愛說故事,死後要大家來參加喪禮的時候說個故事,讓這老人好走。所以子孫、鄰居或是插花的路人甲(真的會有人中途下車參加人家喪禮嗎?)一個接一個說故事,共有16回,有些故事中麵線婆還會出來插花,不過一剛開始交代麵線婆這個人,就已經是故事的開始。為何稱呼她麵線婆,你想想看麵線的特徵就是長溜溜而且當壽麵吃時還不能夾斷,形容一個人話多囉唆真是再適合不過,客家話還真是有趣,大概等同於我們常講的長舌吧!整整16回故事講完,大概也做完頭七了,真是大驚。

16回的故事中,「面盆裝麵線」是浪漫夫妻文,講麵線婆和她老翁的一輩子愛相隨,照算命說的就是絕配,連面盆公要死了麵線婆都拖著他說故事,硬是拖到76歲過了才肯放他兩腳一伸,害的我是邊看邊笑,可是又有點難過,因為這簡直是江蕙唱的那首「家後」小說版啊!「微笑老妞」說的是小孩不懂事弄母牛的趣事,頗有鄉間軼聞的風格。「野狼‧海王子與烏賊群」則是充滿了對父親的想念,讀完時有點眼紅,路過的讀者大概在想我這名工讀生顧個流通櫃檯是在激動個鬼。至於「猴死囝仔腳」,最後是用惡趣味結尾,對那隻黃金右腳真是要又拜又笑。簡列幾篇,就能知道這16回故事沒有重複的,其中也有篇純愛文,寫是大戰時期的簡單愛。

看書後,甘耀明寫到創作原由是他接了兒童文學的工作後,有些是和小朋友一起合力創作,難怪作品中時有童趣,像是「聖誕樹上的外星豬」就有博君一笑的幽默梗。整本書讀起來沒有冷場,對於不愛短篇小說的讀者來說,應該也有接受的空間,而且作者對這些人物角色的安排是有用心,也盡量讓每篇作品保持獨立性和特殊性,不是以短篇之名行長篇串流之實。

感謝麵線婆,希望你聽完故事可以笑著離開人間,這種別開生面的告別式,真是今生難得一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