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張惠菁

聯合文學,2013


其實阿,我不想把臺北跟上海寫在一起,因為兩本書的tone調全然不同,兩本書我的喜愛程度也不相同,因為他們真的是不同感覺的存在,真是太迷濛了。

最後一次讀張惠菁是《步行書》,不過真正令我認識這位作家卻是《給冥王星》和《你不相信的事》,發現在她筆下的人物和文字都活靈活現,她似特有一分對於世事的幽默感可以一笑置之,越是嚴肅的講好笑的事情越是好笑,這情況和葉揚提過的跆拳道女生巧摔追求者的情況是相同的。

為什麼會說這兩本散文作品的味道完全不同呢?或許來自於台北和上海的關係(就是沒有關係),即便我今天住在台北這麼久了,我依然搞不清楚什麼是台北?因而,臺北和上海對張惠菁來說也只是居住地,當然城市文化的不同會發生不同的故事,但城市真的沒什麼關係。

在《雙城通訊 臺北》中,多半講的是愛情,幾乎佔上一半的篇幅,沒有傷春悲秋,也沒有春天到了會像貓思春般的無聊與不安,三十好幾,這位作家用著誠懇的眼神告訴大家愛情這玩意,其實諷刺又有趣,例如說<愛情基測時代>真是西瓜甜不甜,講的是男孩大女孩幾歲,巧妙的用基測和聯考的操作模式不同,反映出兩造的愛情觀差異,讀完真的甜死了!<紅顏薄命三元素>則讓人哭笑不得,你以為一對怨偶的誕生沒有方程式嗎?有!先是山盟海誓再來是棒打鴛鴦最後是梨花帶雨像林黛玉漚血脆弱然後成就了現代陳世美,是不是好笑?

喜歡臺北的原因大概也是因為這些短篇的作品,呼應了我愛情的心情,讀書也要看時節,不免覺得這書中人物都在說我,因而有種滿足被偷窺的M感。而臺北中也不盡然只有愛情,親情、友情還有一種看小孩長大的心情例如<看明星長大>,最後謝霆鋒講的謝詞真是感人熱淚,只是說這好像也可以用來計算自己到底有多老的道理是一樣的。

那《雙城通訊 上海》呢?剛巧作者去上海工作,因而在上海這個城市記錄了文字,她原以為日子會這麼過下去,結果因緣巧合又回來了。這些上海的文字,正是當時生活的寫影,好比她描寫上海人多疼女孩把他們當掌上明珠伺候,因而有高跟鞋部隊的出現,人人手上拿包,囂張跋扈極了。或描寫她在外商公司工作,大夥人來自四面八方,帶來了各種習俗。上海本有內外灘,也是個貿易金融重鎮,向來是文化雜粹,《上海》一本便是這麼來的包羅萬象卻又讓你霧裡看花。

要說我覺得《雙城通訊 上海》的最大貢獻,大概是表達了一個人在外無聊時大概只能讀書,因而這本裡面跟書有關的文字格外動人,因而我立刻借了夜巡者、法蘭西組曲,還發下豪語要來找時間挑戰追憶似水年華。張惠菁是個很好的說書人,她慢慢的說,拆開來講,把這些你容易忽略的人物性格和劇情分析得宜又不賣書袋,不如讀者一人一信請她舉辦讀書會好了,想必很有趣。

所以才說,雙城通訊的臺北和上海,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面目,你如果是小資兒女可能很喜歡臺北,你如果是隱世的社會學者可能喜歡上海,各有所好。真要挑一個毛病,便是這書的排版太過矯情,硬要弄成像作文稿紙,大概也是一種市場算計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