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青春,施工中:王浩威醫師的青春門診

王浩威

心靈工坊,2012


「多年以後,我才明白,這一切的逃避原來就是追尋。我也許繞了很遠的路,卻也經歷了許多不尋常的思考。」

國中進入私校念書是我父親的意思,我沒有選擇自由的配合服從了,昂貴的學費我父親連夜工作最後中風病倒幸好康復。在父母的期許下,考上了市立高中。但我沒說的是,國中三年的求學,我有半年的時間遭到了集體霸凌,而原因只是我剛進校忘了帶文具,借了某位同學的立可白,因為下課匆忙忘了,從隔日早上還回給同學的那時起,我就遭到了孤立,整整半年的時間班上的那群好同學沒有人要和我說話,分組的時候我會被自動分入被排擠的那組,也許有些人只是配合了這場人際孤離的遊戲,但霸凌的行為終究還是產生了,傷害也還是會造成。

在我讀王浩威先生寫的這本《我的青春施工中》時,那段時間就又在我的面前重演。書中所及,這些有著心理不安和焦慮的青少年,有的是因為升學壓力所造成,有的是對於現況的無法解決而選擇輕生或自我傷害,或是家庭中的關係失衡及權力傷害(父母對於小孩的傷害遠勝於他們自己的想像),或多或少我們的青少年時期可能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

可幸的是,多數的我們儘管有著這樣的恐懼,在急速從兒童轉換到社會的成人我的過程中,還是成功了。有些人因為缺少了適當的幫助和情緒紓解的管道,在過程中有了心理或精神方面的困擾。疾病一詞其實是一種標籤,被貼上標籤的人以及相關的關係脈絡,面對疾病先會是否認、抗拒最後不得已的接受,即便他們選擇專業諮詢的協助,還是會產生潛意識的排斥。

王浩威先生在這本書中,選擇了沉默讓病者自己發言,不論外面的人如何去解讀患者的心理,如果患者無法說出自己的問題,癥結永遠無法解開。例如,一種用在心理分析的OH卡,借由抽牌者自己的敘述和解讀來了解心中的問題得到答案。人有時候雖然聰明,卻會被自己的聰明所誤,死心眼地為某件事或某句話所擾,治療師的角色不是要告訴患者怎麼做才好,而是傾聽,讓病者說出自己的問題,讓他從自己的問題中得到解答。

我在國中升高中的那年暑假到了姑丈家學游泳,任何人都沒有發現我心裡的秘密,一直到那時候因為姑丈的一句皮笑肉不笑究竟是不是真的喜歡而戳破了我的假面具。對的,為了讓自己可以融入班級,只要可以我都會在上學時換上可親主動的面孔,霸凌在半年後結束了,我也慢慢融入班級生活,甚至成為了幹部,被霸凌者換成了別人,因為害怕自己被霸凌而變成了霸凌的一方,我沉默的面對那群走在邊緣的同學,假裝沒有看見,安安穩穩的畢業了。直到姑丈戳破,我說出了背負的壓力時,才發現原來我的心是有點生病的。

我很喜歡在這本文學體的文章中,王浩威先生表現出的人道關懷,特別是他對這群來找他的年青人,急欲的想要伸出救援之手,卻有時只能為他們擔心,而無法幫上更多的忙。患者的心中,有著一座孤島,他們認為自己是這座孤島唯一的流亡者受到了拋棄和孤立。王浩威先生可以做的是在這些患者願意放出求救訊息的時候,緩緩地划到他們的身邊,聽取他們的哀愁和不安。或許他能做的其實並不多,但傾聽卻是這些患者他們最需要的,因為他們被社會遺忘的太久,而傾聽是需要一點同理心和耐心。

自己在那段時間裡雖然受到了傷害卻自我慢慢的傷口復原,在別人看不到我的時候,我會對我自己說出現在的不安和發生了什麼事,在父母不知道的情況下,還是捱過了,還好我有我自己這位青春醫師。

這本書所揭露或欲想表達的,不是醫師如何治療患者心理的不健康,而是想透過文字告訴青少年和青少年的父母,在你看不到的青少年背後,他們可能不只有著維特的煩惱,也許他們正為他們的生命所苦,只是尋找不到出口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