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得立勒
臉譜,2014
本質上是相當輕鬆的小品,但緬甸不在我平常涉獵的範圍,畢竟出版市場長年鋪天蓋地的主題是日本或歐美,即使是做東南亞主題也多是泰國、海島等度假勝地,對於緬甸的理解大概和只知道柬埔寨有吳哥窟以外都是空白記憶的程度相同。
緬甸位在泰國的西方,如果論起國家大小其實是蠻大的,屬於寬長型的地理。二次大戰後走入軍人治國的政治體制,高度集權,政府對於人民的統治到了無孔不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當年為了照顧年長的家人而回到緬甸,從此以後她被困在家裡,再也離不開緬甸這塊土地。近年,她積極帶領全國民主聯盟(NLD)參政,希望可以改變緬甸的社會和政治現況。
因為朋友的推薦翻看了這本書,有趣是有趣,卻也瞭解到世界上真的還是有這樣的地方,時刻有著被監視的感覺。工作緣故前陣子到上海參訪,即使已經是一個國際化都市,硬體方面真的有比台北先進文明,但整個國家氛圍還是有點不自由,網路環境受限於中國產IP及網站服務,進出地鐵時刻要接受安檢。或許一兩次還不要緊,但一天進出好幾次地鐵就得有好幾次安檢,更別說連進到美術館、博物館或其他公共單位也是安檢必備,當我回到臺灣時幾乎要鬆口氣了。
居‧得立勒畫筆下的緬甸,有著相同的氛圍在,因為另一半是無國界醫生的關係一同到緬甸生活,他瞧見了緬甸社會裡隱藏的不安與隱憂,例如他教導四五個緬甸人學習電腦動畫的設計,卻因為涉及政治敏感性,學員中途停課以求自保。而緬甸和其他極權國家相同,杜絕了許多外在資訊,人民所能得到的資訊是經過篩檢得來,簡單的一封電子郵件發送不出去,逼著得立勒跑到資訊局去了解狀況。甚至連看的報紙、雜誌都像組裝肉,政府不隱藏的剪貼深刻告訴你隨時隨地都被監視的可怕事實。
書裡面也有得立勒和太太一同到幾個很難深入、被政府禁止隨意進出的禁區行醫的紀錄,得立勒畫出了這些地區的難達性,又巧妙的利用漫畫表達了這些地區亟需醫療資源的挹注,卻受到政府的阻礙以及我們所認為的第三方組織是冒著生命危險違法進入搶救生命的經過。
台灣也出版過好幾本例如《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天下生活)、《無國界醫生的世界》(貓頭鷹),包括這本書中部分揭露的事實,無國界醫生真是要讓人對他肅然起敬,不同於紅十字會有強大的後援,無國界醫生是冒著危險更深入於醫療貧乏地區,多數是戰爭地區,某一程度要抱著鋌而走險和可能犧牲的心理準備才能決然的從事這個工作。
不過,《緬甸小日子》還是有散發出小清新感(如果硬是要這麼說),你可以哈哈笑得立勒只有在帶著孩子一起出門時才會有緬甸人主動親切地打招呼,若無孩子則把他當成空氣。還有他到處吆喝誰有認識澳洲網球俱樂部會員,因為他渴望使用俱樂部的游泳池和參加烤肉派對,可使他多少忘記他目前正在緬甸過苦日子而不是懶懶躺在法國的便利生活。法式幽默中和了緬甸生活的苦悶,反而讓他得以像是小牛吃草的咀嚼像這樣生活其實過久還是能習慣。
我看完這本書時真覺得極權國家的公部門執行立真強,要遷都是不用溝通的,先斷水斷電然後阻斷交通最後直接破壞城市建築全部剷平,到底是該羨慕如此有效率還是......?除了緬甸,他也去了其他地方,像是平壤、中國等需要無國界醫生的地區,但目前台灣其他姊妹作尚未翻譯出版。我也由衷希望臉譜可以繼續出版這個系列,畢竟我讀不懂日文或法文阿!近期大辣出版的當羅浮宮遇見漫畫是我覺得品質很優的作品,顯見這類偏向給成人看的圖畫書其實不是沒市場而是沒有適當的好作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