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php.jpeg 顧玉玲(2008)。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臺北市:印刻。

「那從壓抑中醒來的獸,不安的躍動著,眼見這是一場沒有結果的追逐,最後只有逃.......」

在政府開放外籍勞工後,雇主紛紛從東南亞聘用外籍勞工,而這些跨海來到台灣賺錢的,有多少人真正賺到錢?還有多少人受到不平等待遇?每位外籍勞工的背後,有一名仲介,帶著她們來台,然而他們受到了剝削、幾乎零休息的工作和不受到身為人的對待,加諸在這些暴力背後的雙手,除了是政府政策、人力掮客,對這些事情視而不見和落井下石的也是幫兇。

 

寫這本書,作者把自己投入在他們的故事,從TIWA這個協助外籍勞工爭取自己權力的組織,去碰觸這個社會的瘡疤。在書中提到外籍勞工為什麼不能去捐血?對於外籍這個詞,其實已經充滿了偏見,他們說為什麼白人不算外籍,只有他們算?為什麼他們可以不被當成外籍看待而捐血,而我們卻不行?為什麼,為什麼的背後除了是疑問外,也是一個控訴,是因為他們卑賤嗎?還是這個強調「我們」的社會,從來沒有接受過他們的存在。偏見有時就像一隻吸血蟲,你以為拍掉了,其實只是轉移到你看不見的地方而已。

 

來到台灣的外籍勞工,他們也是有夢想的,他們夢想回到自己的國家工作,如果不是非不得已,誰想來到一塊陌生的土地,照顧陌生人或是老人。而發生在雇主和勞工間的糾紛,他們更吃虧,因為護照壓在雇主手上,錢掌握在仲介手裡,每個月他們費盡勞力工作的結果,只夠溫飽只夠寄點錢回去改善生活。而他們除了擔心工作傷害外,還要擔心雇主隨時將他們送回家鄉,最後來到海外工作的結果可能是背負了更多的債務或一無所有。

 

故事中有一群人叫作TGT,是指逃走的外籍勞工,在受不了雇主的壓迫後選擇離開,開始在一塊陌生土地上的逃亡。逃離,換來了警察隨時可能的通緝,還有遣返回國與坐牢,但是換到了「自由」。法國大革命說「不自由毋寧死」,自由一詞是這群人心中膨脹的概念,為了自由他們選擇逃,因為逃了他們才有可能的選擇,不管這個逃是好還是壞,至少他們對自己的生命做出了選擇。

 

這本書的完成,不是為了要賺錢,或是賣弄溫情。它關係到一個組織能否維持下去,寫這本書的人更辛苦,因為一個人如何能夠承受這麼多故事背後的眼淚還有堅持。可是寫這本書的人也很幸福,因為他有機會成為其他人生命中的記錄者,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讓更多人注意。當越多人注意到這件事情背後的不平等時,才會刺激我們思考這樣做是對的嗎?

 

推薦唐諾所寫於書後的專文,是這本書的另一個看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