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jpg瞿筱葳(2012)。留味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以及奶奶的十一道菜。台北市:啟動文化。


 爺爺是從福州來的,跟著兄弟一起來到臺灣,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再也沒有回去。因為腦中風去世,在他走以後,我們也和他的親人失去聯繫,我未曾見過我爺爺,只有在每年清明掃墓到靈骨塔前,才會看到他,他長得很像我父親,有時又像是我姑姑,在我心中他永遠像每一個人,但就是和我好像沒什麼血緣關係。

聽我父親說,過去爺爺還在的時候,每逢過年定會有紅燒肉,所以每年爺爺冥誕的時候,我媽總是會親自做紅燒肉,給這個她也沒看過的公公,一個像是認證血緣的信物。還有福州丸,也是我爺爺愛吃的,魚漿捏成圓的裡面放夾碎青蔥的鮮肉所做成的丸子,意外的我也很愛。

食物,當你吃著它,其實是一種幸福感,高山直美曾在她的作品《記憶的隱味》委婉的說出每道料理帶給她的回憶,廚師的體貼心意,或是旅途上吃到的小點心,當她經過自己的手做出那記憶的味道,不光是味覺,而是全身的每一根神經都回到了那片刻。或像吉本芭娜娜在《食記百味》中用食物去記錄家庭生活,當她說起女兒因為吃了一道手作的料理,興奮不已而滿足的神情,溢於字外。

瞿筱葳呢,她和我有著很相似的歷史背景,都是大陸移民的下一代,我們始終在這岸遙望著彼岸,她的奶奶很幸運的回到故鄉見到自己的妹妹,跨越了台灣海峽的距離,親情得到了修補。然而,老人家死了,這條線是否也跟著斷了?於是,她用食物去剪輯,寫出了一段追溯的旅程,靠著她的雙腳從越南開始走回奶奶的大陸老家,用菜餚去撰寫每一段她憶起的經過,從她還沒出生前到她出生後,從她看著老奶奶年輕為生活的用心到含飴弄孫的時光。

回憶似水,打在她的心上,每一次旅程的停頓點,她作著告別的儀式,找到了原鄉。或許,有沒有回到那裡都不是重點,但是保存了她與奶奶之間的回憶,才是這趟《留味行》的意思。

春節時候,我又吃著母親炸的紅燒肉,紅槽的味道還是一樣,究竟爺爺的故鄉在大陸福建省福州市的哪裡呢?他的兄弟姊妹現在又在臺灣的哪裡生根了呢?我的留味行,好像才剛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