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hp.jpeg 絲山秋子(2009)。尼特族。台北市:大田。


尼特族已經成為一種現象了呢!世界上還是有著什麼事都不想做的人,有時候我也有點像這種人,對任何事情都不關心,沒有物慾、沒有情慾,他們的冷漠已經不是只限在外在社會,而是對自己的存在也保持著無感,好像寄生在社會的蟲體,不至於把這個世界弄死,但簡單而言也是個沒有真實性的存在。

在日本,尼特族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許多學者專家提出批判,認為這群人是拖累社會的害蟲,政府要有積極作為,目前在台灣其實也有越來越多的尼特族人,過著封閉性的繭居生活,也許日後不久,就會開始出現尼特族女神也說不定。但我們社會對宅男、宅女、繭居族、尼特族,好像都沒有很深入的了解,只是用行為去判斷的話,或許很簡單。但宅男可不是色情狂,也不會一天到晚的女神或是車展小姐,想起朋友和我說過真正的宅男他們對某件事情的著迷和認真,擁有著一股一般人沒有的熱情,無盡的投入。所以說,我挺討厭在現在這個社會有人濫用著特定字詞眼的意思,在替自己的行為找藉口,但其實也只是文化或現象的模仿品而已。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凱斯‧唐納修(2010)。毀滅天使。台北市:遠流。


通常作者的第二本作品,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另一本鉅作,一種是靠名氣撐腰,通常後者的情況比較多,書有人看了就要多寫一點,最後就會變成為了寫而寫。幸好,毀滅天使是前者,更讓人訝異的是作品讀起來的感覺,和前作「失竊的孩子」迥然不同,如果沒有特別打出這是某某作者的另一精心傑作,還真有點分不出來,顯然作者他還沒使盡全力,寫作風格也還沒定型,反而更讓人期待。

有天晚上,諾拉‧昆恩突然出現在瑪格麗塔的家門,就像一名天使誕生在世上,打開了老太太沉默的心房。多年前瑪格麗塔的女兒─芮貝卡失蹤後,她的心已經封閉,對這個世界不存在任何希望。直到諾拉的出現,改變了她平靜的生活,開始上演了一場假祖孫的生活。這讓原本平靜的小鎮,開始出現漣漪,隨著諾拉口中天使的存在和降生,引起了小鎮的恐慌。另一方面,受到FBI通緝的芮貝卡和「毀滅天使」這個企圖以毀滅重建世界的地下組織,在多年之後,他們期待的毀滅又是否已經發生呢?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php.jpg 史蒂芬金(2010)。魔符。台北市:皇冠。


第一次看史蒂芬金的小說耶,對啦就是那個名字很響亮,大家都很愛的史蒂芬金,所以我其實是很大驚小怪,不過趁現在加入史蒂芬金讀者俱樂部,應該還不遲吧,我想。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73703723_f7efa34e7f_o.jpg

兩個星期前看完了橫山家之味,擱置了一段時間,才開始動筆。寫在筆記本上的文字,大大留著「時光已經在兩天的夏日時光中停滯,空氣中揮不開的氣味,原來是家人步履向前的汗水」,依然感覺的到空氣裡的家常味。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3844245z-jpg.jpeg 丹尼爾‧凱曼(2010)。名聲。台北市:商周。


「名聲」一書,涵納了數個短篇,每一個獨立故事,作者的立意是用舞台劇的方法串連起一組電話號碼發生的故事,理應該是一脈相承的關聯性,在某幾篇中不復見,而留下了小小的瑕疵。

「羅莎莉要尋死」的短篇裡,羅莎莉罹癌了卻死不成,和作者間求死的對話,十分有可看性。她想死時作者要她活,她不想死時作者卻偏偏要她赴死。她怕死,但她不會感覺到死亡的重量或恐懼,因為她只是羅莎莉要尋死短篇中的一角,舉足無情重,角色只能代替作者發聲。藉由著離譜又幽默的對話,作者在挑戰著名聲是否真如我們所想一樣堅固?挑戰死亡的名聲,只有在故事裡人才能意識性的感覺不死,就如名聲只有在擁有時才有重量。若然剝離了,就是不完整的部份而已。

浮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